上次和諮商師聊到我覺得我好像很難拒絕別人,因為我怕我的拒絕會傷了那個被我拒絕的人的心,諮商師好奇我的這個連結是怎麼來的呢...

上次和諮商師聊到我覺得我好像很難拒絕別人,因為我怕我的拒絕會傷了那個被我拒絕的人的心。她便好奇我的這個連結是怎麼來的呢。

當時瞬間想不起來,但過了一個禮拜我告訴她三個經驗:

一個是讓我意識到「原來我的拒絕,會導致有不好的事情發生」的經驗:國小1、2年級被同學看到我有一個很帥的吊飾,他就問我說可不可以給他,我當時因為很喜歡那個吊飾,就拒絕了他,但當我上完廁所回來,發現吊飾斷掉了。

一個是「如果以很牽強的理由來拒絕別人,那就會導致別人對我的不信任,而我又是這麼地希望成為一個有信用、一致的人」的經驗:一樣是國小時,看見同學很漂亮的自動筆,詢問她能不能借我用?得到的回應是「我媽媽說不能借給別人」,當下我就感受到對方用了一個很不合理的理由拒絕我,此後便不太能夠信任她。

一個是「不想拒絕別人而勉強自己」的經驗:某天和伴侶約好下班後的見面,但因為前一晚我的睡眠不佳,整個人非常疲累,所以想著「我都答應他了」「怕他覺得我會不喜歡我這樣不守信用」的念頭提出了一個自以為的平衡點,告訴對方說不如我們就見個面抱一下就回家?後來伴侶說不如我們改天再見就好,當時他這麼說我真的鬆了一口氣,後來伴侶澄清他這麼做的動機是認為如果狀態不好就不要勉強見面,倒不如好一些時再好好相處。

______

你諮商的方式

實體面對面

在心理諮商前,你感受到的狀態?

我能夠辨識自己的需求了,但沒辦法表達自己的需求,因為當想要照顧自己的需求而要拒絕別人時我會怕對方傷心,於是我把我的需求放到最後。

諮商過程中,你感受到心理諮商師給你的啟發

她分享了她自己的經驗,讓我知道

1. 其實我可以不用一個人全部承擔關係裡的責任

2. 無視自己的需求、把自己的需求放在最後,某種程度上是在不尊重自己的需求。

3. 表達自己需求的方式也有很多種,不會那麼兩極的:我要委屈求全vs我要做一個只顧自己的人。

就算是我拒絕了對方這一次,並不代表我就否定掉以後的可能性,甚至我也可以當一個主動的人,之後能說我想要邀請對方參與什麼活動,或是我有意願加入對方的活動等等

4. 有三個層次:我辨識我的需求、我表達我的需求,而對方會有什麼反應是他的選擇,我就只能接受。

雖然這的確是冒險,也非常需要勇氣。而我也在想我怎麼在之後的人際互動裡意識到這件事情。

你會如何形容這名諮商師的風格?

她是一個會善用比喻、對話時表情豐富生動,最重要的是一個真實面對自己的人

你的心理諮商師價格

NTD. 6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