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最近對我生命的想法,就是覺得大概把我活到現在所花我爸媽的錢給還一還就差不多了;我們後來談到,我是能夠感受到他人情緒,但也會沾染到自己身上的...

早上騎車時,在回想周一的諮商。

那天諮商師跟我說的,我們一直以來的互動是:我說出我的需求或表露我的無助,她就會很快地回應我。就像第一次諮商一開始我說「能不能錄下會談的過程,讓我回去聽」,但也許她其實有點遲疑,接著第二次諮商我們換了一個空間,她的座位離我比較遠,我當場告訴她說「我覺得我們這樣坐很像醫生在看診」,她給我的回應是「你會希望我坐到你旁邊嗎?」我應好之後,她就移動到我旁邊坐下。我記得當下其實是滿開心的,因為能夠立即得到安撫,安撫我那原本因為距離帶來的壓力感。

我後來想想這會不會其實也在我跟上一個諮商師 A 的關係出現過,A 就是看到我的需求了,在猶豫要不要馬上滿足我,後來選擇是把諮商時的主導權交給我,讓我談我想談的,所以很有意識地不那麼快把自己所想所感覺說出來,只是沒想到我後來的反應是覺得受傷,因為不知道 A 是怎樣的人。

但當這一次諮商師提出來這件事,說感覺到這樣的互動模式其實很微妙,似乎是只要我丟個球,她就會馬上接。我們都帶著各自習慣的人際模式來到諮商室與對方相處。

不過我當下就有點困惑,「嗯?我有嗎、我有丟球嗎?可是我覺得我好像也很努力想要告訴你我遇到什麼事情...」我回想那時說話的表情,可能是皺著眉頭、但嘴角帶笑意。

(有時候好希望可以看到自己在諮商時候的表情,畢竟曾經被人家說過我是表情包)

---

諮商師告訴我,上次會談我跟她提到 A 的時候,臉上的表情其實是很失落的,而這一次也有談到她,我講一講又開始覺得難過,所以我大概點到為止,把話題轉移到現在正在面對的事情。

我提到我跟家人的互動,還有我最近對我生命的想法,就是覺得大概把我活到現在所花我爸媽的錢給還一還就差不多了;我們後來談到,我是能夠感受到他人情緒,但也會沾染到自己身上的,她說這樣你會好辛苦,我回她說「我覺得你也滿辛苦的,你聽到我講這些不會覺得很負面嗎?」,她回我說其實還好,因為滿正常的,例如她如果上課差點要遲到,心裡也會出現那種「如果現在發生什麼天災意外,我就不會被罵了或是可以不用交作業」之類的想法,但是雖然這樣想,到最後還是要交作業,不會因為這些看似不可控的因素就讓自己逃離應該要負的責任。聊這段的時候,其實覺得很好笑。

像我昨天讀了黃士鈞 (哈克) 的【陪伴心理學】,提到有的人他本身適合跟喜歡的溫度就不太一樣,如果我去要求一個本質上是稍微冷靜或需要慢慢加溫的人,馬上展現他的熱情如火,我想我這樣也是一種壓迫,甚至也會看到有點不太自然的感覺。而回過頭來看我自己,我其實也是需要時間去試,也要去適應新接觸的人的相處模式,去感受這個人我能不能信任、和她相處我自不自在、我安不安全,但諮商的本身添加了一種對我來說是專業的保障,例如保密或以個案福祉為優先,加上我經歷過讓我感到安全與陪伴的諮商關係,所以會在不同的諮商師身上賦以類似的期待,以至於好像如果這個人在此階段沒有滿足我,我會非常失落或選擇退縮。

不過,很幸運的是,她用整個人的陪伴告訴我,她願意繼續試,說不定那個得到支持的感覺會在接下來幾次會談裡面慢慢長出來。這次諮商我就感覺到被同理、有靠近,沒有那麼遠了。

______

你諮商的方式

實體面對面

在心理諮商前,你感受到的狀態?

一邊工作,一邊準備考試,很茫然又心煩,有點無助。

諮商過程中,你感受到心理諮商師給你的啟發

原來她也有過與我類似的經歷,我就不會覺得我在孤軍奮戰,走一條沒人走過的路。

你會如何形容這名諮商師的風格?

冷靜、穩定

你的心理諮商師價格

NTD. $600/場地費